行业动态
2016年5月31日
习大大发话了!“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妥善解决老龄化”,社工,请准备好,出发!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咱们社工从来都是把老年人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滴, 咱们投身在老年社会工作领域的社工非常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心理变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咱们社工能根据老年人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等需要,为老年人开展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精神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还能在政策倡导、社会呼吁等方面为老年人安度晚年争取更多的支持。

    小编认真学习了习大大的讲话,看看应对老龄化,党政、社会、全民都要做什么、怎么做?咱社工又有得忙啦!no,no,no,是咱社工为老年人服务的平台又拓宽啦,资源渠道也更广啦!

    1、“要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要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要加强家庭建设,教育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

    2、“要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要加强老龄科学研究,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搞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老年人家庭赡养和扶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待、宜居环境、社会参与等政策,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要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配套政策法规,统筹好生育、就业、退休、养老等政策。要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落实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建立老年人状况统计调查和发布制度、相关保险和福利及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老年人监护制度、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政策、扶助老年人慈善支持政策、为老服务人才激励政策,促进各种政策制度衔接,增强政策合力。”
    3、“要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要培育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
    4、“要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要发挥老年人优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对社会成员的言传身教作用,发挥老年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发挥老年人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作用。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5、“要着力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思路,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转变,向统筹协调转变,向加强人们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转变,向同时注重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转变。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要保证城乡社区老龄工作有人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难有人帮。要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发挥有关社会组织作用,发展为老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

 

   链 接 :

    特困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的一次深度探索

闫 薇

    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已经突破2亿, 并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民政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 近年来从养老服务设施到养老服务不断完善, 以应对正在席卷而来的银发浪潮。2014年,民政部用部本级福彩公益金开展的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让我国的养老福利迈上了“幸福养老”的新阶段。


   专业服务助力幸福养老新尝试

   李敦良是四川省郫县明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2014 年4月, 他看到民政部网站发布的在福建、广东、黑龙江、江西、青海和四川6 省开展民政部本级福彩公益金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的公告。“郫县2013 年出台了《关于健全完善困难群众长效帮扶救助四大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将生活困难、需要心理慰藉援助和关爱服务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列为重点帮扶对象,要开展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建立邻里养老服务互助网络。”李敦良说,“看到民政部公告也是服务特困老年人的,这样我们当地政府的需求和项目能够很好地对接起来,而且承接国家项目对我们机构的工作应该也能有所促进,我们就进行了申请。”

    与明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样, 其他几个省份的很多机构和单位也积极参与。“我们一共收到了100 多份申请,经过形式审查、各地推荐、部内评审等环节,择优确定了一批拟立项单位,其中既有民政事业单位,也有社会组织;既有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也有行业协会和基金会。”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对申请报告评审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的机构老年社会工作实务能力偏弱、项目管理经验不足等。另外,这个项目在实施和资金使用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所以在拟立项名单确定后,我们专门举办了培训班,对申请单位福彩公益金项目资金使用规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管理、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目标管理与绩效评估等进行了培训,部分单位也分享了服务需求分析、项目方案设计。培训后, 很多申请单位修改调整了项目方案, 最终50 个项目获得正式立项。”这50 个项目,35 个是针对城市特困老年人开展的,其余15 个是针对农村特困老年人开展的。

    众所周知,当前社会工作主要在城市开展,农村还是薄弱地带, 但广大农村恰是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比例更高,对社会工作服务更加需要的地方。项目招标时考虑到这一现状,单独设置了农村老年人项目,让城乡老年人都能有机会获得优质社会服务。这些城乡项目几乎涵盖了空巢、独居、病残、失能失智、失独、重症患者、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受灾老人等所有类型的特殊困难老人。

    多角度、立体式服务满足服务对象需求

    每个项目在申请之初都做了详细的需求调查, 在了解到不同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后,社工开始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申请的是社区“重症老人”综合社工服务,服务对象是罹患癌症或其他重大疾病的老人。社工整合医护资源,开展的服务包括健康管理、医疗护理、情绪疏导、照顾者技能提升培训、支持网络搭建等,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预防疾病;帮助老人减轻疾病带来的疼痛;舒缓老人面对离世的恐惧紧张情绪;提升家庭照顾者的照护技能和自我关怀以及互相支持;链接社会、企业资源对重症老人给予支持。

    黑龙江依安县的分散居住农村“五保”老人也有特殊的需求。依安县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社工根据需求调查结果,将帮助老人们缓解生活困难、增加经济收入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工们组织开展了“致富经”养殖讲座、生计发展考察, 成立了手工坊,帮助老人们建起了烤烟坊、豆腐坊、手工埽梳坊、修鞋摊位等,并链接资源开展结对帮扶,提供物质、精神、日常事务协办等服务。

    综观整个项目的开展,社工的服务内容丰富多彩,围绕服务对象需求从不同角度开展了立体式的服务。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大部分项目都安排了义诊、体检、养生、疾病预防、疾病护理等健康服务; 对老年人的精神、情绪、心理等方面进行抚慰、支持等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家居安全维护、家务料理等生活照顾,让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让老年人走出家门,参加各种康体娱乐活动,愉悦身心,是有效提升老年人自我价值、缓解孤独苦闷的有效方式,在项目开展中,此类活动数不胜数;服务中社工注重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为老年人营造了支持性的社会环境,也让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关爱老年人、帮助老年人的行列,链接的社会物质、人力资源非常可观……

    除了这些针对老年人一般需求开展的服务,有些项目还关注到了与提升老年人社会服务质量密切相关的方面,并将服务进行了拓展。如福建省福州榕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将服务延伸至农村老年人协会,开展培训、能力建设、规范化建设等, 挖掘老年人协会的潜能,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很多项目充分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培育志愿组织,成为服务老人的有生力量。青海泽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吸纳青年加入项目, 让他们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强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

    对养老服务专业化的更深层探索

    项目社工精心设计、实施的服务, 让老年人直接受惠,生活状态、精神情绪、社会功能、晚年生活质量都有改变和提升,实实在在的服务成效赢得了服务对象的认可。

    以失独家庭为例。这是最需要得到社会关爱但也最难开展服务的群体。4 个项目专门针对这一群体开展,社工的专业服务让他们冰封的心重新温暖,走出阴霾,从拒绝到接纳到信任再到协助社工。厦门市思明区沁心泉社会工作师事务中心的“暖心巢”失独长者精神养护项目,促使1/3 的服务对象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并以“同伴教育”的方式, 带动更多的人打开心锁。

    “福彩特困老年人项目”的实施, 除了满足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社会工作服务需求外,还有更深层次的目标,即“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老年人社会工作模式,促进发展一批为老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专业机构,为各地创新为老服务方式提供示范借鉴”。在项目实施中,各实施单位也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探索。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独居老人社工帮扶经验,老年福利机构社会工作介入,牧区社会工作服务,农村留守老人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双工互动、三社联动如何服务于老年人等, 都是项目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丰富了本土特色的老年人社会工作知识。

    项目实施地大多是社会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项目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社会工作的发展。青海惠民社会工作研究发展中心在青海省西宁市、佛山市南海区扬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广东省云浮市开展服务期间,都在当地成功孵化、注册了一家社工机构。也正是因为这些项目实施产生的影响,社会工作引起了一些地方政府、组织部门、计生部门、残联等的注意,进而从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通过执行项目,各机构和单位都在提升社工专业能力、机构行政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运营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黑龙江省依安县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在自评报告中写到:“项目实施中,我们一直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社工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全院学习社会工作氛围越来越浓厚,社会工作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在治理结构上更科学、规范、有效。”

    服务开展中,各项目重视对社工服务的宣传,普遍注重与当地媒体的互动,当地的党报、都市报等都对社工服务老年人进行了宣传报道。服务不到一年时间,黑龙江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服务已经在各类媒体上被报道了67 次,对于引起社会关注特困老年人、扩大社会工作专业影响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

    而更让人感到振奋的,莫过于听到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地相关政策的改善了。比如“心家圆” 失独老人项目得到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卫计委的关注,出台了“N+1” 帮扶失独家庭政策,已经开始试点。据青海省民政厅社工处副处长冯波介绍:“ 项目在推动青海政府购买老年服务项目上具有积极的作用。省民政厅今年开始推动居家养老适度普惠的政策,相关部门在项目开展的社区调研中,听到百姓对社工服务的高评价,也真的看到社工在服务特困老年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完善了政策制度。目前西宁的城北区、城中区、城东区都已经安排了资金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有成果更有期待

    为期一年的项目结束了,在对服务进行总结盘点之余,“项目结束,刚刚有起色的服务也要随之结束,培育起来的一些服务力量如果得不到巩固,能否持续是个问题”,这也是很多项目负责人感到惋惜和遗憾的事。但是有些项目积极争取项目实施地政府的支持,注重链接资源,培育本土力量,比较好地解决了服务接续的问题。

    珠海京师社会工作中心在广东阳江开展的“颐家关怀”项目是阳江市首个专业社工服务项目,在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服务期间注册成立了阳江首家社工机构,招聘并培育本地人才。阳江市民政局、财政局给予了15 万元的资金支持, 在珠海社工撤出后,阳江本地机构能够接续服务。郫县明德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心的项目也得到成都市民政局的认可,2015 年给予15 万元项目扶持资金,服务所在地郫筒街道望丛社区也提供配套资金近5 万元,望丛社区的老年人将能够继续享有更细致、深入的服务。

    这些成功实践,也实现了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相关负责人对于项目的另一个期待:“希望以老年群体为突破口,运用中央资金引导推动地方资金、社会资金加强投入,让社会工作更深入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特殊困难老人群体”。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