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社会工作系讲师
珠海京师社会工作中心总干事
向 羽
珠海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珠海的农村深受城镇化与工业化影响,留守人群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求极为迫切。珠海是全国最早一批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城市,到2013年,专业社会工作已具备一定规模。在此背景下,2013年6月,珠海市正式开启农村社会工作试点工作,推动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珠海发展农村社工具有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意义。首先,发展农村社工能有效地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其次,在深受城镇化影响的农村社区探索农村社会工作,能够弥补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空白,因为原有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均基于传统的农业社区,珠海的做法具有开创意义。
珠海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做法
一、政府主导,民政牵头,自上而下整体推进
首先,民政保障服务经费。2013年第一批试点市民政局安排260万服务经费,2014年扩展至10条村(居),3年累计投入服务经费为830万。其次,精准定位,整体规划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方向。2014年,珠海市专门制定《珠海市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实施方案》,对农村社会工作发展做出要求与规范,指引着随后的发展。
二、购买服务,驻村建站,以服务辐射村居
民政局以“购买项目”的方式委托专业的社工服务机构开展服务。社工机构“驻村建站”,在村庄内建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中心为据点,以服务辐射整个村庄。社会工作者扎根农村社区,为村民提供服务,逐步形成了珠海特有的“驻村服务”的农村社会工作模式。
三、强调专业,注重服务,以人群服务为主
在实践过程中,“以需求为导向,确立服务范围”,要求各社工服务中心必须进行需求调研。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专业服务。
四、兴办活动,丰富生活,以营造社区氛围
珠海农村社会工作最重要的服务方式是“兴办社区活动”。组织多样化的小组活动及社区活动,促进村民间的交往。发展村居内部志愿者队伍,增进村民之间的团结友爱。挖掘和宣传社区传统文化,增强村民对社区的认同。
珠海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成果
一、形成专业化、多元化的从业队伍
据统计,珠海市专职从事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工作人员为 30人,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每个服务项目均配备有来自港台地区、广深莞地区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督导。项目大量吸收在校大学生以助理、实习生的名义参与服务。此外,每个项目均建立起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开展服务活动。
二、不断拓展专业服务范围与规模
3年来,各个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展,几乎涵盖了农村所有人群,包括留守老人、儿童、青少年、妇女、残障人士、外来务工人员等。部分项目涉及村庄文化保护与传承,村庄卫生,村庄经济发展、公共治理等领域。据第三方评估统计,第1年项目平均服务人数约为3000人次,第2年则接近5000人次,今年的则约为7000人次,部分项目超过10000人次。
四、展现出较为明显的服务成效
从专业客观的第三方评估来看,绝大部分项目执行结果皆为良好,符合专业水准要求。所有的农村服务项目参与度都很高,村民对社工、对服务机构都表达出感谢之情,对政府这项举措极为认可。服务项目得到获得大量媒体宣传报道。张和清、史铁尔等中国社工界的专家均对珠海的实践加以赞赏,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的李敏兰会长也极为肯定。这些都印证了珠海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成效。
珠海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不足
一、服务深化与精准的问题
现有的服务形式上“形散而神不聚”,内容零散、缺乏项目重点与服务品牌。现有的服务“锦上添花”居多,“雪中送炭”不足。那些被村里人忽视的、行动不便的、没能力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群体才应是社会工作关注的重点。因此,服务需要更深化,更精准。
二、专业服务扎根的问题
社会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这需要时间与耐心,需要社会组织与从事社会服务的人长期扎根社区,悉心耕耘。尽管专业农村社工达到30人,几年来持续开展服务工作,但每个服务项目均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社工与村居、村民建立了互动关系,在实践中打磨出服务经验,但很快流失掉,流向薪资待遇更高的广深莞地区,人才流失对服务扎根极为不利。
三、服务整合与联动的问题
原有项目由市级职能部门主导推动,缺乏基层沟通与协调,服务项目被视为“空降兵”,社工也被视为“外来者”。表面上看,社工机构能与村居两委等保持“合作关系”,但大多限于“业务汇报”。部分机构可能与保持“良好互动”,但这常是社工挤压工作时间、帮忙做大量“义务工作”换来的。因此,需要整合项目与原有的服务体系,一是构建更为平等、友善的合作关系,二是理清角色,社工服务与村居其它服务联动,共同推动村庄迈向可持续发展。
四、项目扩展与延续的问题
对既有的项目来说,3年的服务周期,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资金规模并未扩展,但项目的服务成本、服务范围却在扩张。社会工作机构的用人成本每年都在上升,但项目购买的经费却未能提升。3年来,农村社工项目规模仍然是10个试点村居,购买主体仍是市民政局,区、镇街缺位。
珠海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展望
一、如何规划——在农村社区建设背景下持续推进农村社会工作发展
要回应社区需求,不仅为人群提供服务,也要参与社区发展。201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农村社区建设的大旗已经举起,社会工作的理念与农村社区建设相契合。社会组织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社会工作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政府的职能部门也要有“跨部门合作”的思维。发展农村社工不止是“社工科”的事,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也不止是“基层政权科”的事,而是大家共同的事业。
二、如何深化——超越“活动”,“服务”与“发展”并重
要深化农村社会服务项目,需要超越以“活动主导”的状态,突出服务项目的主旨方向,让服务变得更具有系统性。要重回社区,分析服务人群特征,找出社区需求,厘定主旨方向,据此规划项目。要改变服务工作模式,让服务对象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
三、如何扎根——从“移植”到“内生”
想要让服务真正扎根乡村,必须让服务从“移植”向“内生”转变。内生,即是培育一批能够长期扎根服务的专业人才,形成具有自主服务能力的社区领袖及社区自组织,整合本土的社会资源,弘扬本土的文化等。农村服务扎根最大的挑战是专业人员的流失。民政部门、社工协会与机构三者应通力合作,实施“乡工”(乡村社区工作者)计划,培育一批在地的、不走的农村社工。要让服务对象组织起来,让本土的社区自组织活动起来。在服务开展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发掘、培育社区领袖,孵化社区自组织,让他们主动关心村庄、服务村居,只有让本地人行动起来,服务才能真正扎根。
四、如何扩展——从项目试点到常规购买,从单一购买主体到多元主体
珠海市应将发展农村社会工作作为重点工程。这符合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执政理念。重点发展农村社工服务能让珠海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区隔开来,形成独特的优势。推动农村服务项目常态化,需求迫切、评估优秀的项目自动延续,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各区、镇街跟进试点项目,拓展新的农村服务点,扩大农村社会工作的购买规模和服务范围,争取全覆盖。鼓励其他社会资源,如基金会,积极投入珠海农村社会工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