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研究
2017年1月11日
向羽:为什么需要学习实践?

   文/向羽 来源/木铎法萃

   来学校两年多,带了三届学生专业实习。从批阅学生写的实习周志、成长感悟、实习报告,到接收实习单位的回馈,做一个不准确的判断:大家对实习实践重要性的认 识远远不够!厌恶实习,君不见,多少人愿意选择“分散实习”,美其名曰,自主选择,与人与己方便,其实很多人只想找一个有熟人的实习单位,出个实习证明, 盖个公章,回学校交差了事;应付实习,君不见,多少人愿意认认真真做实习,去实习单位混混时间,交回的实习周志、成长体会,一周就写三五行“流水账”…… 很多人都说,认真做实习有什么作用呢?自己将来未必从事这个专业的事情。其实,可以把这个问句扩展开来。例如,修高等数学有什么用呢,将来买菜难道还要用 微积分计算价格?学这个专业有什么意义呢,将来未必靠这个吃饭?读这个大学有什么意义呢,很多人不上大学也是一样地过?读书有什么意义呢,又不能换饭吃? 最后一定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为何还活着?

   我们应该知道很多事不能用“有没有用,有何意义”来判断是否应该做。很多事情是自己努力做了才慢慢知道它的意义所在,甚至做的过程就是在赋予意义。有人曾问 胡适先生人生有何意义,胡适回答说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人生的意义是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 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因此,去做,去尝试,去实践,才会获得意义。

   为什么需要实习实践?我并不能给出一个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但还是尝试给出一个答案。

   首先,实习实践能让自己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更明白所学的专业是什么,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以便于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我写过两篇短文,在《中国社工时报》上推送过,一篇叫《我为什么选择社工》,一篇叫《我的社工学习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在文章里,我梳理了自己社会工作学习之路。在上大学之 前,我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几乎为零,不知道这个专业是什么,更不知道将要所学的有何意义,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安排有何作用。在整个求学过程里,总是 努力尝试(实践),不断做一些与社工相关的事情,尤其是专业实践;自己的角色经历了“旁观者”、“半参与者”、“参与式学习者”、“半研究者”、“半实践 者”和“继续探索者”等阶段,自己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不断加深,也不断坚定继续学习这个专业,不断坚定继续从事这个专业的决心,最终把高校社工教师作为 自己的职业追求。

   我自己的这些经历并不值得一提。但我想告诉大家:不满足,对专业的好奇,想弄明白这个专业是什么,是驱使我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动力;我 们不可能把一个专业完全弄明白之后才做出选择,我们是在选择后的过程中弄明白的;这个过程需要自己不断参与,不断实践,不断创造机会学习,不断坚定信念, 不断探索自己与专业之间的关系,最后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做出判断。社工也好,法学也好,行管也好,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在实习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的理 解,重新认知自己的所知所学,重新定位自己与专业的关系。这需要在实习实践中获得感受。

   其次,实习实践能让人将专业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加深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更明白二者之间的张力。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教育”,寓教育于实践过程之中,专业 实习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做中学”则是精义所在。我们不可能在课堂学习中就将一个专业弄明白,我们只有将专业价值、理论放置于实践场域中,才有更深的认 知。现阶段,很多学者及很多研究都批判社会工作者只知道做而不知道为何而做,用直白地话说就是批判社工变得越来越工具化,忽略了它的社会性,它的理论诉求 以及它的价值追求。从不否认这些,但事实往往容易矫枉过正。我们高呼社会工作的社会性、社会工作的理论诉求和社会工作的价值追求的时候,并不是要否认社会 工作实践能力(专业能力)的重要性。有时甚至会怀疑,我们高谈阔论理论和价值的重要性,是不是因为我们擅长“讲述”,而不擅长“实践”。因为我们不懂“实 务”和“实践”,所以我们就只注重“课堂教学”、“讲述理论”,进而忽视课堂之外的实践,更遑论重视“专业实习”。

   对社工教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有多少 学校,有多少老师真正重视社工专业教育中所提倡的“600小时专业实习”?多数人不重视,我们更不能放松,作为有主体性的社工学习者,更应该努力做好专业 实习,“专业自救”才是好的选择。社工、法学都一样,都是价值—实践为导向的专业,只有在实习实践中才会明白专业价值与实践之间的矛盾,才会明白专业伦理 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张力。例如,只有在实践中你才会明白案主自决与社工父权制角色矛盾,只有在实践中你才会明白保密原则与法律准则之间的冲突,只有在实践中 你才会明白家庭暴力防止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张力……

   最后,专业实习教育在弥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工作实践之间的鸿沟。我与很多从事社会工作教育的朋友都有一种感觉,我们的社会工作学校教育并没有促动学生能力和主 体的解放,反而是“窄化”了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解。经过四年的专业训练,学生对于社会工作的认知总是停留在几大方法的层面,停留在某个具体人群服务的 层面。大家变得对社会工作专业缺乏想象力,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也缺乏想象力。例如,说到社会工作能做什么,大家能够想到的只是在某个家庭服务中心 为儿童青少年提供课业辅导或是兴趣小组。这样一来,社会工作就丧失了原本最大的魅力——多样性。

   我既在学校内做社工老师,也有机会参与广州、珠海等地的一 些社会工作实务项目。与社会工作实务界的人士有较多地接触。社会工作学校教育问题多多,很多研究者也在论述,但比较能够有共识的是,现在的社会工作学校教 育与社会工作实践之间是脱节的。用最直白的话说,现在学校所教的不是实践中所要的,实践中所要的又是学校教育所缺乏的。

   更为准确的说法,学校教育虽然教 了,但却未能达到专业训练的作用,在实践中仍然缺乏。例如,学校教育中虽然教了学生“小组工作”,但在实践场域中,社工学生却对“小组工作”无所适从,缺 乏实践的想象。显然,实习教育或实习训练应该扮演课堂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过渡角色,既是学校理论教育的深化,又是实践前(工作前)的准备。另外,通过专 业实习教育也能创造一个沟通对话的平台,尤其是在教育者与实践者之间,对于修正现有的学校教育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