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研究
2017年4月24日
向羽:呼唤具有特色的社会工作教育

 文/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向羽

 

   世上最难的改革是革自己的命,作为社会工作教师,也谈谈社会工作教育问题。众所周知,我们的社会工作发展走的是“教育先行”的道路,具体表现在众多高等院校竞相开办社会工作专业,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扩充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根据新东方高考院校库的统计,中国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院校为425所(不含大专)。尽管有如此多的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但却极少见到讨论高校社会工作教育的文章,难道中国的社会工作学校教育已经“完美无缺”了?而今,高校的社会工作教育问题众多,专业师资力量缺乏,专业实践能力不够,专业化水准不够,关起门来搞教育,与实务领域脱节等,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学校教育的水准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专业水准。现在很多声音批评社会工作实务服务“专业性不够”,其实问题的根源还在“学校教育”。社会工作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实务训练不足,接受的教育与实践脱节,应有的价值、知识、技巧训练不足,进入实践场域之后“不知所措”,服务机构不得不进行“二次教育”。笔者虽为高校教师,但在这个问题上从不避讳,甘愿被打脸。“二次教育”与岗前教育、入职训练或是在职教育不同,意味着几乎要“推到重来”,从头开始。岗前教育、入职训练与在职教育是社会服务机构正常运作所必须的环节,但“二次教育”却是额外任务,假如学校教育足够给力,机构不必如此。

   笔者也负责社会服务机构的运营管理,常常发现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很多号称接受过社会工作本科或大专教育的学生来应聘,但他们在对待社区问题、人群问题的看法,对服务对象需求的评估,提出的社会服务策略,开办社区活动,提供小组服务以及联络社区资源等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专业思维”,很多时候与非专业人士(其他专业背景)差不多,甚至不及那些从事过社会服务的志愿者。我们必须要反思社会工作学校教育的专业性问题。

   社会工作学校教育的专业性体现在很多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老生常谈”,还有一个极为突出但却很少被提及的问题,即高校社会工作教育特色问题。社会工作具有多样化的学科基础,也拥有多样化的实践领域,社会工作也应拥有多样化的“学校教育”。然而,我们虽拥有超过400所的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但却极少见到高校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可曾听闻,在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高校中,某某院校是以某某领域的研究和教育见长的?

   笔者孤陋寡闻,能听到的极少。虽没有专长的社会工作教育领域,却有不少高校标榜自己的教育定位是“培养专业领袖人才”。若将众多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拿出来比较,估计不会有太多特别之处,“放之全国而皆准”。可能从表面上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应有的“核心课程”都有,但实际教育效果如何呢?美其名曰叫“通才教育”,不客气地说是“没有特色,没有方向,没有专业性”。

   在笔者看来,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一定是细分的,具有特色,具有方向性。这要求社会工作学校教育不能总是“笼而统之”“千篇一律”,在基础的专业训练之上,不同的院校应该形成自己独特的、专长的、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向。只有每一所高校的社会工作教育形成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向,树立起独特的教育风格,并长期聚焦于此,持续传承,最终才能让社会工作教育走向专业化和多元化。

   只有学校的社会工作教育形成差异化的特色,人才培养的专业水准提升,才能配合着社会服务领域的差异化(见拙文:行业共同体意识与服务机构差异化发展)和服务能力的精进。进而,在教育界(学校)与实务界(机构)打通割裂的鸿沟,强化沟通对话(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机构参与实践教育等)之后,才能整体提高社会工作专业/行业的专业水准。

   相信很多人都了解,在社会工作教育发展成熟的地区,不同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差异化特色是很明显的,有的甚至从他们系(所)的正式名称就能看出其专长的教育领域。以台湾地区的社会工作教育为例,不同的高校在社会工作教育领域都形成自己的特点,在教育界、实务界乃至在整个社会中都拥有极高的“辨识度”。台湾大学和政治大学的社会工作教育突出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东海大学的社会工作教育则是以直接的服务实践闻名,暨南大学的社会工作教育突出的是社区与组织管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反观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教育,有多少高校能有明确的教育方向和专业烙印?(并不是站在干岸上指责别人,笔者所在的高校也面临这个问题,我们正在反思调整。)我们是“一窝蜂”地搞本科教育,搞MSW教育,笔者的认知可能有限,但个人觉得这绝不是社会工作教育应走的“康庄大道”。

   曾与朋友交流此问题,他们觉得这是社会工作教育“世代交替”的问题。大意是说,当越来越多受过完整的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教育者进入高校,他们自然会引领学校教育走向差异化和专业化。笔者可能比较悲观,我从不相信,没有警醒,没有反思,没有实际的行动,一种差的状况自然会变成一种好的状态。我相信的是,只有从现在开始反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调整,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才可能变得更好,整个行业如此,整个社会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