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检帮教】发现更好的自己---记涉案未成年人成功回归社会的故事
·冯源 涂丹燕
每个人的青春都会经历一段迷茫的时期,在教育孩子或者自己经历的人生阶段上,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呢?今天京师社工与你分享一个关于涉案青少年蜕变的故事。我们来看看在小坤(化名)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不一样的经历?
心理创伤的小坤
小坤,男,17岁,因涉嫌盗窃罪被检察院判决为附条件不起诉帮教对象,由社工对其进行六个月的个案辅导,针对小坤情况,进行心理、行为辅导,组织小坤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社工面谈、法律知识教育。
初次见面是在小坤家。社工发现小坤的自我封闭情况突出,交谈过程中心情低落。对于未来感到迷惘。小坤妈妈告诉社工,发生这件事后,小坤整个人都变了。也不和家人说话,经常呆在房间。家人非常担心,加之,小坤目前失业,早早辍学,缺乏谋生技能。社工引导小坤放松和表达。在接下来的辅导,社工联合阳东区检察院未检办检察官针对小坤情况,做了“房树人”心理测试、艾森克人格测试分析以及生命图分析,对小坤的心理、成长等多方面做了全面评估。反映出小坤有明显的心理创伤需要及时介入辅导。社工针对小坤进行犯罪原因和回归家庭社会的风险分析,制订辅导计划。
敞开心扉
社工选择在小坤生日后进行家访,面谈过程中发现小坤桌面刻有名字的礼物。社工以此介入,了解到小坤女朋友对他一直不离不弃的陪伴和鼓励,小坤说“她很傻的,不过挺关心我”。社工以女朋友话题引出,与小坤分析身边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支持,小坤点点头,脸上露出笑容。
随着见面次数增加,社工与小坤慢慢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开始信任社工,愿意与社工分享近况。小坤向社工透露与人交流时害怕谈论到一些盗窃相关的话题,自己会敏感代入,总是觉得大家在谈论自己。跟社工坦露很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不敢去找工作,觉得自己的经历会被人瞧不起。同时给家里蒙羞,父母现在经常提醒要注意不可再犯罪,管教特别严格。
社工引导小坤发现自己的优势,进一步理清自己内在的情绪与想法,小坤感受到有来自家庭、朋友、社会的力量在支持他。社工同时与小坤父母进行辅导,鼓励父母给予更多空间让小坤感受到家人的包容。在这个过程中,社工运用理性情绪疗法,鼓励小坤将负面的情绪通过辩论转化成积极正面的情绪语言,帮助其接纳自己,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鼓起勇气寻找新工作
接受开解的小坤也通过多次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慢慢发生转变,在活动中开始释放属于少年人愉悦的心态,愿意主动与人交流。但是小坤一直不愿意去找工作,细究之下,原来小坤犯盗窃罪后,失去了工作,失去了信任他的同事,虽已当面向当事人道歉,也得到原谅,但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对自己产生厌恶和排斥,觉得所有人也是厌恶和排斥他。
在社工的接触中,小坤是个乖巧温顺的孩子,因一时的贪念导致其盗窃行为,小坤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后悔和自责。这也从侧面反映其希望做出改变,希望改变自身之前的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只是暂时没有发现有改变的能力。于是社工引导小坤用优势视角对自己进行审视,小坤在过程中也开始相信自己可以有能力去改变,有勇气去突破现在的困境。
同时社工协助小坤进行人生职业规划,给予就业的指导、协助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消费观念。一段时间后,小坤在市区的西餐厅找到了一份工作,并顺利通过了试用期。
蜕变发现更好的自己
在为期六个月的帮教陪伴中,每次面谈后都会和小坤一起总结回顾,让小坤能及时看到自己的变化,增加改变的动力,同时会协助小坤制定阶段性目标,如小坤能逐渐接纳自己、再次找到工作、与家人慢慢友好相处等各方面。在帮教期间慢慢变得自信,也有稳定的工作。在帮教结束后的回访中,小坤跟社工分享了自己现在的生活,目前住在公司的宿舍,同事对自己很友好,每个月小坤都会定期回家,跟父母每周保持联系;接下来,小坤准备工作一段时间存一些钱,然后一边读夜校一边继续工作。小坤告诉社工和女朋友的感情也挺好,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情绪不稳定发脾气了。
【社工反思】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生理发育很快,但心理发展却比较慢,思想上不成熟,容易走向歧途;并且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容易感情冲动,走向极端,身心都收到极大的伤害和影响。而这类从看守所出来或者从监狱出来的青少年,这种伤害将会像挥之不去的梦魇伴随他们的一生,影响他们成长,影响他们的梦想与未来。
而在本则故事的主人公小坤,虽然犯过错,但在检察院以及社工的帮教下,改正错误,重新回归社会,获得重新改造的机会,对其一生都有正面的影响,一次原谅改变一生的轨迹。
该案例被评为阳江市2018年度优秀社会工作案例,并入选“2018-2019年阳江社工风采”优秀案例选集,该书由阳江市民政局、阳江市社会工作协会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