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京师社会工作中心
2019年6月14日
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京师社工运用心理矫治技术帮助社矫人员释怀童年不幸经历,重燃生活希望

       “原生家庭的影响,可能是一生都很难改变的。要正确面对过去的积怨,不能回避,更不能躲避。希望引导观众释怀,放下。”

——《都挺好》

       一个心灵上了锁的人

       案主许某(化名)是今年1月份入矫的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心理测评结果显示许某情绪易变型、焦虑、抑郁、精神异常、偏执、适应性缺失、伴有自害行为倾向,其家属陈述案主曾自杀未遂,整日闭门不出,不愿社交,情绪也不稳定。

       京师心理咨询师付老师及时介入干预,在征得案主同意后开展个案心理矫治服务并确定了矫正方案。付老师运用了尊重、接纳、积极关注、情感回应、同理心、鼓励等心理方法关心案主身心状况,但发现案主心理防御机能很强,时刻处在自我防备中。

       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坦诚接受心理服务

       为了突破访谈困境,付老师向案主分析心理评估结果,让案主意识到自身问题并非想象中那样严重而毫无希望,并对心理辅导有了大致了解和认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案主的自我防御。付老师的同理和陪伴,让案主感受到了“被理解”,最后案主用沉默和无声的眼泪达到了适度的情绪宣泄。

       温暖的陪伴,终获信任

       付老师介入服务后,综合运用放松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多种心理技术,静静地陪伴案主,让案主逐渐放下了心理防备。经过两次访谈后,付老师终于初步取得案主的信任。

       第三次访谈中,付老师通过会谈、倾听、讨论、反思技巧协助案主认真回顾自己的童年成长经历和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案主小心翼翼触碰一直被隐匿的心事,虽然向付老师表露了些许心迹,但只是那个秘密的冰山一角,内心最大的痛依然不敢触碰和剥开,对心理服务既相信又怀疑,内心挣扎。付老师和案主心照不宣,大家都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付老师先协助案主对其所讲述的经历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案主识别其负面思维,学会自我接纳,进一步激发案主生存动机。

       直面原生家庭的创伤,然后释怀

       5月24日,案主神清气爽,开心地笑着打电话,到心理咨询室才停下。原来案主刚才是在解决一个问题,从案主的电话沟通中能感受到案主找到了自我存在感和成就感。因此付老师趁热打铁,就案主今天的精神状态给予案主肯定和鼓励。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付老师开始了今天的访谈。

       访谈中案主突然鼓足勇气说:“付老师,每次见到你都是我最舒服的时候,我想把它讲出来!但是我需要先想想该怎么讲。”

       第4次访谈了,案主终于愿意敞开心扉。时隔近两个月,付老师也终于等到了这个时机。这期间,双方都知道,这是一段被案主封存已久的记忆,50年来从未梳理,也从未对任何人提及。两个月来,案主几次欲言又止,因为情绪永远比故事来得早和来得快,未张口,泪已满面,哽咽难言。

       片刻后,付老师建议案主可以以故事形式讲出来。就这样,故事依然是在案主的哽咽和红眼圈中开始了……

       听完案主的描述,付老师才恍然发现,案主看上去虽身躯柔弱,内心脆弱敏感,却也隐藏着强大的力量。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复杂的家族关系、不幸的家庭变故、家庭过度的期待……童年的不幸遭遇以及整个早年坎坷的成长历程对案主心理产生的创伤严重影响到她近50年来对整个人生的判断和幸福。而这近50年不幸福的背后,案主几乎从来没有自主地追溯过早年成长,只是把那一段经历小心翼翼深埋在心底,用自己的顽强和毅力在现实中自我期待又自我挣扎……

       “呼……”长吁一口气,“原来把这些事讲出来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不得不承认那时候的心理阴影就是我长期生活在抑郁、纠结中的根源。说出这些话,我感觉现在的自己很轻松,像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很舒服!”案主释怀内心苦楚后,深深感叹道。

       希望在发芽

       由于时间关系,案主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案主临走时,付老师主动给案主一个大拥抱,案主十分感激老师的帮助:“也许我有一天是可以走出来的,以前不敢想,现在倒是有些期待了。我想去做公益,让自己多接触外界的人和事,就从这简单有爱的环境开始吧!”

       你知道吗,每个人比想象中的自己更坚强,更有力量!即便你暂时身处困境,请相信你也有能力突破障碍!